目前分布式發電系統的可靠性并不高,并網逆變器是系統的核心部件,也是可靠性的薄弱環節。單臺逆變器的故障就可能會引起整個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崩潰,因此,對逆變器的可靠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下面,我們來看看光伏逆變器的一些可靠性分析。
試驗設備:環儀儀器 光電逆變器高溫老化箱
可靠性分析意義:
可靠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建立系統的可靠性模型,對系統的各組成部分進行可靠性計算與分析,以找出系統的薄弱環節,分析單元之間以及單元與系統之間可靠性的相互影響,將信息反饋給設計生產和運行維護部門,以促進產品可靠性水平的提高以及運營維護成本的下降。
光電逆變器的主要失效機理:
(1)熱機械應力失效
光電逆變器在工作過程中,由于自身功率損耗的波動會引起結溫的波動,由于相鄰材料之間熱膨脹系數存在差異,使不同材料的形變程度不同,連接處受到的應力不同,引起連接處的疲勞和蠕變。于是溫度的變化導致連接層的機械變形并產生疲勞的損傷累積。
(2)過電應力失效
光電逆變器在工作過程中,若工作電壓或電流超出其額定值時,器件局部會瞬間產生大量的熱,當熱點溫度超過器件材料的熔點時,材料就會開始熔化,形成短路或開路,引起器件失效。
蒙特卡洛法逆變器可靠性評估
蒙特卡洛法以各元件的可靠性原始數據為前提,通過計算機模擬隨機出現的各種系統的運行狀態,從大量的模擬實現結果中統計出系統的可靠性指標。
首先建立逆變器可靠性概率模型,由于元件失效為固定值,每次獨立實驗對元件i生產1到Ni的均勻分布的隨機整數,N為元件i的失效率的倒數,每生成一個隨機數,代表元件運行了1小時;假設元件隨機數為1時,該元件失效,任一元件失效時,逆變器失效;統計逆變器失效時的運行時間,即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。所得結果與框圖法所得平均失效前時間36101h 進行對比。
隨著模擬次數的增加,蒙特卡洛法所得結果逐漸趨近于框圖法結果。
下圖為蒙特卡洛法模擬逆變器1500運行所得失效時間間隔統計結果。
結果表明,隨著蒙特法模擬次數的增加,模擬結果逐漸收斂于框圖法計算結果,當模擬次數達到1500次時,兩種方法所得結果誤差僅為0.3%,證明了蒙特卡洛程序的正確性。
若假定光伏并網逆變器僅有約1/3的時間處于有效工作時間,在未考慮保護設備、控制電路、導線、連接點等的失效率也不考怎逆變器的老化、維修,以及安裝、人為等因素的前提下,逆變器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約為12年。
以上就是逆變器的可靠性分析,如有試驗疑問,可以咨詢環儀儀器相關技術人員。